办事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纵览 > 市局动态

银发初心映羊城 乡村振兴绘新篇——广州老干部工作系统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综述

撰写时间: 2025-01-26 浏览次数: - 来源: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规划》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着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若干领域提出了主要目标。

  自从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在广州的城乡之间,一场场由老干部们引领的“百千万工程”相关活动有序展开,这一新的目标牵引着19.5万名老干部再次投身城市建设浪潮,让老干部与广州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也让羊城大地焕发新的生机。

  构建组织架构形成强大合力

  自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这一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便如春风化雨般,在各级政府间迅速生根发芽。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积极响应,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纳入“1312”具体部署,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紧接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动员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的重要性,强调要广泛集结社会各界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4年6月,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开展银领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老同志发挥余热,示范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和老年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明确构建“市区联动、区区联动、区与各单位之间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得全市上下目标一致、步调统一。同时衔接“大政策”,对标市委“百千万工程”任务清单,明确重点在五个方面发力,即助力加强基层党建、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本土人才培育、助力乡村建设治理,力图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力求“上下统一”,政策能落地、有实效。

  银发活力在镇村一线涌动

  党在基层的阵地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地方,同样,老干部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工作阵地,不仅是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更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

  在志愿服务方面,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整合多方资源,链接226个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讲、植树造林、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工作,以此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花都区花港社区一大批已退休的来穗员工家属组成了志愿服务队“秀全大妈”宣讲团,每周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宣讲课,打通村居普法“最后一公里”。

  依托党员“双报到”机制,广州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熟人社区”治理模式。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或委员、党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等职,吸引万名银发志愿者就近参与村(社区)治理。黄埔区文冲街道石化社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里的老干部们组建了“万能夕阳团”,以初老帮助老老的服务理念,推动社区自治与共治相结合,2023年被评为全国老年人友好型示范社区。

  以党员志愿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为基础,老干部们获得了稳定的线下服务站点。天河区、荔湾区分别设立了老党员之家、党员先锋驿站,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提供了活动阵地,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添砖加瓦。

  找准赛道奏响协奏曲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州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各显其能。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向是:做老干部擅长的事,补位不越位,添力不添乱。

  调研结果显示,许多乡村资源丰富,但缺乏建设经验、人脉和专业性,此外很多拥有家国情怀的老干部、老专家想发挥余热,却不知从何下手。

  发现这个供需“堵点”后,市委老干部局协调联动市、区、镇三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区委老干部局等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面对面对接需求,制定《银领助力“百千万工程”需求清单》,先后向16家广州市直单位发出“招募函”,释放银发人才资源红利,促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提质增效,奏响协奏曲。

  围绕镇村产业发展,建立聚才引智机制,鼓励银发智库院士、专家深入重点产业开展专项调研,建言献策。如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广州银龄科普·银发科技志愿服务队”,领讲“村(居)银龄科普学堂”,目前开展赴省外传帮带活动2次、义诊义讲70场,受惠人群超300万人次。

  围绕镇域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新业态。2024年,市委老干部局创新消费场景业态,在全市老年干部大学系统开设“绿美课堂”,把老年研学、老年文旅延伸到田间地头,组织8000余名老年学员走进乡村。与此同时,老干部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也进驻“绿美课堂”,助力镇村经济收益超过400万元。

  围绕送温暖送关爱,鼓励老干部以资助、捐赠、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乡村公益事业。从化区关工委牵头整合多方资源,创造性开设27个“ 乡村少年宫”,为乡村青少年提供免费公益课堂。

  围绕本土人才培育,“乡村能人”是振兴的力量源泉。市委老干部局组织退休的教师、医生、技术人员等银发人才送教下乡,举办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已开班47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其中,120余人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

  演绎《我们的故事》激励再出发

  从去年的《广州故事》到今年《我们的故事》,市委老干部局的品牌宣讲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辐射至镇村一线,不变的主题内容是激励更多的广大党员干部“二次创业”再出发。

  主题宣讲以老干部、老专家为主体,办在“百千万工程”的第一线,途径白云、南沙、花都、增城、番禺等区,通过银发声音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助力“百千万工程”。7场活动共编演了情景党课、志愿服务、文艺展演、小品故事等50多个节目,近800位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者宣讲员参与其中。

  为了让基层理论宣传“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宣讲团队以小品、歌舞等生动方式细探地方历史、资源、产业、文化,力求把政策蓝图讲清楚,把益处讲明白,把行动讲透彻。活动中共有3500多人到场观演,同步开通了线上直播,《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17家媒体共报道宣讲活动盛况50多次。

  经过两年的探索,宣讲的内容更加丰富,既保留了广州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浓浓“党味”,还融入各区特色,如非遗文化推广、策划银龄公益集市等项目,增强市民体验的沉浸感。番禺区将主题宣讲与非遗项目完美融合,开展“中华魂”非遗民俗体验、非遗项目广州砖雕体验,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生活,进行活态传承。

  2024年4月11日,番禺区老年干部大学开展沙湾飘色非遗研学,学员观看上色。

  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农村拉开;今天,“百千万工程”再次聚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当年推动广州成为改革开放先锋的那群人,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老干部们的力量始终是“百千万工程”深入发展的基石。银领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探索之路已初见成效,前景更加广阔。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将继续与时代同频共振,引领更多群众参与,为建设美丽广州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网站
copyright©2021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粤ICP备18098919号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30号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