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时间: | 2019-02-02 | 浏览次数: | - | 来源: |
黄海树今年71岁,原花都区花山镇东湖小学校长,退休后担任花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讲师团团长。从30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开始,到退休后进入镇关工委,几十年间他在教育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阵地上沤心沥血,献了青春献白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7年,黄海树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花都“十大好人”,2018年3月被推选为“广州好人”候选人。
获奖“专业户”
走进黄海树的房间,各种奖状、奖章、获奖证书映入眼帘,琳琅满目。市级的有:1996年6月,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5月,获广州市科技创作二等奖;2012年12月,获广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12月,获广州市教育系统征文三等奖;2016年6月,获市教育系统征文奖。区级的有:1994年9月,区先进个人;1996年9月,区先进个人;1997年6月,区职业道德先进个人;1999年9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3年12月,区“五好”基层关工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8月,区“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入选奖;2014年12月,区讲师团先进工作者;2016年12月,区关工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12月,“花都好人”......
再来看黄海树退休后所在的花山镇关工委;2007年1月,花都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11月,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6月,区讲师团先进集体;2011年6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12月,广州市讲师团先进集体;2012年12月,区讲师团先进集体;2013年9月,中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013年12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12月,省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014年6月,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014年12月,区关心下一代讲师团先进集体;2016年12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12月,区关心下一代讲师团先进集体......这些荣誉的获得,是花山镇关工委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作为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黄海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带着好奇心问黄海树:靠什么成为获奖“专业户”?黄海树说:“靠用心,用心干什么都能成为“专业户”。轻描淡写一句话,道出了敬业奉献的真谛。
育苗有心人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好子女,传承好家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高度重视的问题。黄海树育有二子一女,黄海树非常注重从日常细微琐事入手,从小就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长子亚其上三年级时,他专门买回一个小笔记本,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记下孩子的好”交给亚其,要他用来记录兄妹三人每天做的好事,不记坏事。黄海树把这叫做“白墙效应”:一面崭新的白墙上没有黑点,人们会格外地珍惜爱护。女儿亚云在兄妹中排行老三,6岁那年,一次黄海树骑着自行车带她去赶集。在市场里,父女俩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父亲搂着一个肢残的孩子在乞讨。黄海树拿出钱包,里面剩下一张10元纸币,他把这10元交到亚云手上,让女儿把钱放到乞丐的钵子里。离开后,女儿懂事地不再吵着买玩具和零食了。回家的路上,黄海树才想起来一角钱的单车保管费还没交呢!第二次去赶集时,黄海树又载着儿女,单车还是放在上回的保管站。走的时候,黄海树拿出2角钱让女儿交给保管站阿姨,阿姨说多了一角呀。女儿说,“上次忘了交呢”。黄海树把这叫做“随机教育”。多年后,已经工作的亚云一天晚上在区体育中心散步时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1万元定期存折、1100多元现金,亚云当即毫不犹豫按钱包里证件的电话找到失主,完璧归赵。还有一次,黄海树在清理资料时发现一张陈旧的《花县日报》,报道炭步镇一户普通农家4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黄海树把报纸拿回家念给三个孩子听。黄海树把这叫做“榜样励志”。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子亚其师范毕业后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儿媳也是教师,一门4园丁远近闻名。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的二儿子亚堂已是广东某设计院工程师;中专毕业的亚云也是花都某驾校的业务骨干。
在学校,黄海树做过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他把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和传授知识有机结合,使东湖小学成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到了关工委,黄海树走村入户,到学校,访企业,编教案,记心得,撰写调查报告等10多万字;给青少年上辅导课140多场次,听众26000多人次。房前屋后,田头村尾,都成为黄海树的帮教课堂。他上的课,讲身边人身边事,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他要求自己每讲一节课,能让听众听懂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记住一两句话。听众反映,听黄海树讲课,如春风化雨,沁入心扉。
护花巧工匠
大潮奔涌,泥沙俱下。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现象林林总总,青少年置身其中,往往招架不住。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
“教好一个娃,挽救一个家”。黄海树说,花山镇平东村的亚志、彬仔、亚湛3人,都是年近20的 小伙子了,辍学后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黄海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明白,拉一把几个孩子,他们可以能走上正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放任不管,他们就可能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黄海树与村关工小组执行组长合计,用车载着3个少年开展“花都一日游”。他们首先来到三面环山的花都区看守所。高墙铁窗,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哨兵,目光迟滞的犯人......看得3少年心头怦然一震:一旦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失去人身自由,令人不寒而栗。第二站,他们来到白云国际机场,丽日蓝天下,航空控制塔直插云天,候机大楼宏伟壮观,一架架银鹰穿梭起降......“知道吗,这里十多年前还是农田和荒地呢!是知识改变了生活,是劳动创造了幸福!”黄海树带着孩子们边看边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小伙子们从满脸狐疑到喜笑颜开。
黄海树本身是平东村人,原来住在两龙教师楼,为了更好地跟孩子们沟通,他特意搬回村里的老屋居住。不久,黄海树了解到政府每户补偿4万元改造危房,亚志属名额范围,便找到亚志说:“你自幼无父,母亲智力又不正常,现在是改变家庭困境的好机遇,前提是你要遵纪守法,热爱劳动,这样才能拿到补贴,建设新房。”一席话说得亚志连连点头。
这之后,黄海树又和村关工小组的同志一道,几经协调,为3个孩子都找到了工作,让他们都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布岗村的小聪,是个残肢青年,自幼父亲失踪,母亲改嫁,一无户口,二无人管,整日东游西逛,偶尔偷鸡摸狗,村民颇有怨言。黄海树知道后,和关工委的同志一道,三进派出所,两赴法院公证处,历经一年多奔波,帮他办妥了入户手续,又为他联系在敬老院做门卫,从此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这些年,在黄海树和其他同志帮助下,54名问题青少年有了转变,187名青年经过培训解决了就业问题。
关工点子王
哪里有青少年,就把关爱的阳光播洒到那里。按照这一思路,农村基层关工组织应运而生。一大批退休的老教师、老村镇干部、老党员纷纷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怎样把这些老同志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矩阵,依靠制度机制,保证关工组织高效运转,保证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效果?黄海树和镇关工委的同志一道调整研究,琢磨出了“一日一巡查”、“一人一本子”、“一季度一交流”、“一村一特色”、“一年一评价”的齿轮传动式工作制度:村居关工小组执行组长或专职副组长既要坐班处理事务,又要每天对村居进行巡查;村居关工小组执行组长或专职副组长要在巡查和帮教记录手册上做好工作记录,每季度交镇关工委批阅;镇关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信息交流会,各村居关工小组交流做法体会,会诊矛盾问题,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各村居从各自实际出发,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品牌,涌现出诸如平山村曲艺社、五星村醒狮队、东华村农家书屋等一批深受农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品牌;镇关工委每年对村居关工小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这一套环环相扣的工作制度,既有力促进了各村居关工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又有效增强了基层关工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也有利于镇关工委对村居关工工作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把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了,推动工作进步了,创新也在其中了。”黄海树说。2002年成立的花山镇关工委讲师团是花都区关工组织中最早成立的讲师团,在开展青少年成长调查研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辅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镇关工委讲师团成员由最初的6人发展了10人,队伍更强了,但讲课内容重叠、讲课对象重叠、有的地方几个人都去、有的地方又没人去等问题随之浮现。针对这些问题,身为讲师团团长的黄海树拿出了“五定四包三会”制度,每个讲师团成员定学校,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重点联系学校;包调查、包编写教案、包上课、包跟踪反馈;每年一次学习备课会,一次联席会,一次情况汇报会,工作重复,效率不高的问题迎刃而解。
正是这些“金点子”,推动着花山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先后13次荣获省、市、区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并在2013年9月被表彰为中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成为花都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面旗帜。
(花都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