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时间: | 2024-10-31 | 浏览次数: | - | 来源: |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中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在广州,就有一批活跃的“银龄”志愿者,他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党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农业、法律等领域发挥所长,不辞辛苦长年活跃在社区乡村,深入千家万户,尽心尽力开展志愿服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贡献“银发力量”,奋力书写“老有所为”新篇章。
贾晓涛 将“志愿服务”成为生活常态
贾晓涛,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干警,退休前系广州中院经济庭审判员。退休21年来,依旧“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以行动诠释着对社会的深情厚谊。从西藏高原的环保志愿者,到新疆小学生的拼音启蒙老师,再到疫情期间的坚定守护者,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需要帮助的地方。
在西藏,他自费踏上高原,与大学生并肩作战,清理垃圾,传播环保理念,守护着雪域高原的纯净与美丽。在新疆,他偶遇维吾尔族小学生,不仅耐心教导拼音,还五年后专程回访,送去书籍与邀请,点燃了孩子心中的梦想之光。
疫情期间,他更是身先士卒,以三重身份——居民、党员、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的诗歌《力量的源泉》如同号角,激励着医务工作者和百姓共克时艰。
作为老党员,他心怀红色情怀,每到一地必访红色景点,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从延安的党旗重温,到新疆林基路烈士的缅怀,他的足迹遍布红色印记,传承着先辈的精神。
此外,他还将法治理念融入生活,为山区小学生上法治课,用法律的光芒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他心系困难家庭,用温暖与智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用法律专长化解纠纷,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吴总记 全年“坐岗”暖人心
在海珠区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有一位73岁高龄却活力不减的老兵,他就是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吴总记。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却磨灭不了他那颗炽热的心和坚定的信仰。拥有53年党龄和2年军旅生涯的他,用行动书写着退役军人的荣光与担当。
吴总记的生活节奏紧凑而充实,周一到周五,他是素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常驻嘉宾”,准时到岗,为前来寻求帮助的老兵们排忧解难。无论是政策咨询还是心理疏导,他都耐心细致,仿佛是老兵们的贴心“管家”。而到了周末,风雨无阻,他又会出现在晓港公园的扶贫驿站,用志愿服务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故事里,充满了温暖人心的瞬间。比如,他曾为83岁的退役老兵彭叔追回被多收的868元网络费。面对彭叔的焦急与无助,吴总记不仅耐心倾听,还主动出击,联合街道服务站,通过多渠道反映问题,最终成功为彭叔讨回了公道。这份坚持与执着,不仅赢得了彭叔的感激,更让他加入了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吴总记的关爱不仅仅停留在老兵身上,他还时刻牵挂着军烈属。每逢清明、八一、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他都会主动报名参与街道组织的上门慰问活动,为军烈属送去慰问品和温暖的话语。在他的带动下,红棉老兵志愿团队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关爱军烈属的浓厚氛围。
而最让人敬佩的是,吴总记还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色精神。自2023年6月起,他开启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宣讲系列活动,走进校园、社区、企业,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讲述着十位英模的先进事迹和自己的军旅生涯。他的宣讲,不仅激发了听众的爱国热情,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吴总记的事迹,就像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唱响了退役军人的风采与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走近老兵、群众,做好服务,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书写着“老兵”的新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