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幸福家园 > 感悟人生

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来时路

撰写时间: 2021-09-30 浏览次数: - 来源: 广州市越秀区委老干部局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中,广州是全国最早成立党的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而在作为近代革命史迹最集中、红色基因最深厚的地区之一的越秀的古老街巷深处,处处都有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足迹和红色故事。可以说,党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大到教育基地、历史文物,小到路边的房屋、街道甚至一块路牌,还有生活在这块热土的人,都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挺起脊梁、为人民奋斗谱写的活生生的故事,这里,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出发、如何出发的初心和使命。

  在越秀区的中心地段,有一条非常有名的路,叫起义路,广州起义纪念馆就位于这条路上。1927年12月11日凌晨3点半,广州起义在这里爆发,起义军攻占了国民党广东省会公安局,并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这次起义,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旗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新的鼓舞。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起义期间,叶挺、叶剑英、徐向前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张太雷、游曦、周文雍、陈铁军等许多年轻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一段伟大的历史。

  1949年10月14日,广州宣告解放,当晚,全城群众都在欢天喜地准备迎接进城的解放军。但是当时广州的布匹,尤其是红布十分紧缺,此时,广州东亚酒店有一位叫马明的普通车衣工突然想起酒店做窗帘的红布还剩下一匹,于是赶紧找出来做旗帜,而五颗星星用的布,是从黄色球衣上裁下来的,再一针一线地缝上去。马明等人用了整个晚上,终于将五星红旗缝制出来,1949年10月15日清晨,当红日从东方升起时,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长堤大马路东亚大酒店三楼的窗口悬挂出来,迎风飘扬,迎接解放军进城。这是广州悬挂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后来成了广州市民的样本,不到半天,广州大街小巷就挂满了五星红旗,充分体现了广州市民对共产党的拥戴和爱护。

  据民政和组织部门统计,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这28年间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中共党员有370多万名,也就是说,在这一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就有370名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是一个具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数字。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答案蕴藏在“长征精神”中,蕴藏在“西柏坡精神”中,蕴藏在绵延不绝的奋斗历程中:保持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努力艰苦奋斗,永葆赤子之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不变的初心。

  从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开始,到土地革命时期敢闯新路、依靠群众与乐于吃苦、勇于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从抗日战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到解放战争时期永不停步的“西柏坡精神”;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雷锋精神”和无私奉献、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的抗疫精神。

  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孕育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塑造红色气质的历史。党的红色气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体现。

  (作者:越秀区委老干部局退休干部、区理论宣讲服务总队队长 卢智浩)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网站
copyright©2021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粤ICP备18098919号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30号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