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时间: | 2016-01-22 | 浏览次数: | - | 来源: | 本网 |
1月7日,国际议题“第三龄大学在世界的历史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云南昆明老年大学举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立,昆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玉宁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哈尔滨、广州等9所老年大学的学者,以及来自华南师大、云南师大、福州大学、广州大学的教授专家等20多人参加了研讨。
“第三龄大学在世界上的历史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
今年是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成立40周年。维拉斯主席在元旦发表的公开信中提出了“研究和纪念我们的共同历史”的倡议,并把今年5月在法国兰斯举行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第三龄大学在世界的历史与发展”。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根据“1+1研讨模式”,与昆明老年大学共同举办了此次专题研讨会。
上午研讨会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主任王友农主持。张玉宁在会上代表昆明市委组织部及老干部局致欢迎词。她指出:新年伊始,专家、教授、学者齐聚昆明,研讨老年大学的历史与发展议题,对昆明的老年大学事业有很大的鼓舞和指导意义。
袁新立在讲话中指出,从新的思维角度研究和纪念中国老年大学32年的历史,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代表将要就此在兰斯国际研讨会作大会演讲,因此又有世界意义。他强调,中国老年大学在世界第三龄大学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要讲好它的历史和特色。关于研讨思路,袁新立指出,我们既要注重剖析中国老年大学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渊源以及形成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要正视一些短板和存在问题。对于中国老年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优秀经验和做法,要形成理论性强、有学术内涵的材料,除了在国际会议上交流外,还要在国内作进一步宣传推广。
昆明老年大学校长董利华在会上作了《老年大学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主题报告,以“萌芽与成长、扩张和规范、特色与创新、文化与目标、设想与愿景”五个部分对中国老年大学的历史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作了宏观、全面的阐述。他认为,中国老年大学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两个规模、两个丰富”,即:“宏观规模大(6万多所学校)和微观规模大(万人校17所);课程品种丰富和教学成果展示丰富”。董利华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专家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因会议承办方法国兰斯大学业余学院校长DEMOUY教授来信建议从各国文化视角来讲共同历史,这次研讨会把文化与老年大学教育关系作为学术聚焦点。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研究员、广州大学的王卫东教授指出,老年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互动模式,中国养老文化强调养生与社会和谐、道德修炼相融合,成为老年教育强大的内在动力。华南师大的张明亮教授以“孔子思想与老年教育”的论述对老年大学教育的思想渊源作了剖析。福州大学老年教育研究所所长施祖美教授指出,文化是我们共同历史的重要载体,又是历史的镜子,他强调了中国老年大学在代际文化传承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没有老年大学教育,传统文化有断代危险。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江教授指出,文化养老是要身心健康,而心的健康要靠老年教育,他结合国家“文化养老”政策对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南方医科大学老年大学校长兰承晖指出,这一国际议题研究很有意义:历史是出发点,发展是落脚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第三龄大学存在的根本依据。
下午的会议由昆明老年大学董利华校长主持。与会学者继续讨论发言。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李萍主任通报了中国老年教育国际论坛的情况;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朱蓉先主任从办学实践角度作了对主题的诠释。此外,其他与会代表们结合各自地区的老年大学发展概况、特色,也纷纷提出了对主题的理解。
协会国际联络部主任王友农作会议学术小结。他指出,此次研讨是一次以新的世界眼光、新的文化视角、新的内涵透视、新的历史观点来研究中国老年大学共同历史的过程,是一次办学理念的升华。关于此次会议的成果,王友农作了初步梳理:一是抓住了学术重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凸显中国老年大学的历史与发展中的特色与优势;二是形成了中国代表团即将在国际会议上演讲的基本框架;三是就中国老年大学的国际地位、学术体系及发展路向等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四是我们要推动中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国际对接。他表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将对各专家提交的书面材料和在会上提出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整理,尽快在国内发表、宣传。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昆明官渡区老年大学,该校先进的信息教学设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好评。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