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时间: | 2015-07-21 | 浏览次数: | - | 来源: |
热心 真心 爱心
——广州市增城市离休干部邱秋先进事迹
邱秋,男,80岁,是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建国后,他在增城先后任职公安局副局长、检察长、政法委书记,1995年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离休,现任增城市关工委名誉主任。1997、2002、2009年三次被评为“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8年被授予“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授予“增城市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
一、对关工委工作充满热心
2001年3月,增城市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服从组织安排,二话没说担当起首任主任。成立之初,各项工作漫无头绪,比如,要尽快建立各级关工组织,配齐配强关工委班子,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要组建“五老”队伍,要开展各项活动等等。个别老同志认为,既然已离退休就该颐养天年了,怎么还去做这份儿事?面对种种问题和困难,邱秋深感责任重大。他觉得,关心下一代是老同志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对党、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和常务班子成员一起,面对困难,担起责任,为尽快建立起各级关工组织,他和其他领导成员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解决问题。同时,大造舆论,宣传扩大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形成吸引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关工委工作的浓厚氛围。2001年6月,在原福和镇召开了全市建立基层关工组织现场会,抓典型,以点带面,有力推进了全市关工组织建设,受到广州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在邱秋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全市从机关到基层,从农村、社区到各中小学,全部都建立和健全了关工组织,做到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为组织和发动更多的老同志参加“五老”队伍,邱秋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和发挥“市退休教师协会”、“老劳模协会”、“老战士联谊会”等一批老字号组织,动员离退休老同志、老教师、老模范加入到“五老”队伍中来,还相继建立了关工委讲师团、关工委老干部艺术团。现在,全市“五老”队伍已发展到6000人,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邱秋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充满热心,得到了各级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二、对弘扬革命传统充满真心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征程中,他对党、对事业一片忠心,对党的优良传统情有独钟,对弘扬革命传统更是充满真心。离休后,特别是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他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瑰宝,倍加珍惜,视弘扬传承革命传统为已任,身体力行,广为宣传。他常想,现在社会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许多挑战,作为一名从事关工委工作的离休老干部,如果不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使之得到弘扬传承,就是极不负责任的失职行为。十多年来,邱秋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乐当革命旧址的“讲解员”、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逢清明、“六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以及“6.26”戒毒日,他都会去给青少年、学生、戒毒人员讲传统、颂党恩、话传承,每年这样的活动都要在10场次以上,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碑前、学校校园里,都留下了邱秋的身影。革命老区正果镇白面石村抗战时期的增(城)龙(门)博(罗)中心县委旧址,派潭镇小迳村解放战争时期的增(城)龙(门)县委旧址,经久失修,文物失散,为了把这两个旧址修复完善好,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邱秋会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文化局、市委党史办等单位,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筹集近百万元,将两个旧址修缮一新,如今,这两个旧址既是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的新景点。派潭镇樟洞坑村与龙门县永汉镇洋陂村,都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是东三支活动的地方,两村间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崎岖山路相连,既不方便青少年和学生前往老区参观,接受传统教育,又阻碍了两村的发展,给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打通这条路,邱秋日夜操劳,奔走呼号,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集了380多万元,铺好一条长2.5公里、6米宽的水泥路。现在,每当人们前来红色旅游,瞻仰革命旧址时,都为邱秋这种真心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的行为所感动。
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充满爱心
提到邱秋,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好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充满着爱心。事实的确如此:他十分关心、关爱青少年,心里装着、惦着青少年,十多年来,他倡导在关工委和离退休老干部中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献爱心”的扶困助学活动,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累计筹集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发动新塘中学离退休教师捐款6万多元,资助一批特困生,其中一名特困生考上了中山大学。他不仅积极联系和协调开展社会关爱助学,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做扶困助学表率。2007年,增城邱氏联谊会成立,他担任名誉会长,并提议设立邱氏助学基金,带头捐款12600元。从2007年至今,邱氏助学基金累计扶助金额64000多元,扶助特困大学生66名。2012年,他将老家的两间祖屋捐赠出来,个人出资5000元进行全面修缮,办了一间“小草画室”活动场所,供本村青少年学生学书画,自己还经常出面邀请书画名家来书画室指导青少年学生。邱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