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工工作 > 经验交流

真心积德行善 真情播撒大爱——增城区关心下一代爱心企业家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一周年

撰写时间: 2019-02-01 浏览次数: - 来源:

  2017年9月29日,增城区关心下一代爱心企业家志愿服务联盟(下面简称“爱心联盟”)正式揭牌成立。省关工委张帼英主任和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世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长杜丽霞,增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陈小华先后作了批示,肯定爱心联盟的做法有新意,要求注重实践效果,及时总结推广。

  爱心联盟成立一年来,从组建、发展到如今的816人,爱心企业家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服务精神,他们凭着一颗颗红亮的心,活跃在城镇乡村、学校社区播撒爱的种子,志愿服务日益专业化、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为关心下一代注入了大爱情怀,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爱心联盟用心、用情、用功“对家庭贫困孩子物质上资助,对精神贫乏的孩子心灵上呵护”,举办公益活动66场,年均每周1场以上,资助善款233万元,受益人数6961人,并与区基层关工组织联手建立了15个“增城区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站”,搭设平台,创造品牌,为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成立联盟  抱团公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心联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发动一大批热心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爱心企业家、社会组织、仁人志士自愿联合组成。爱心联盟的会员大多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创业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给了他们这一代人创业机遇,如今他们得益了,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用真心、真情回报社会。成立“爱心联盟”把社会的关心下一代公益力量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巨大的关爱能量,使大家“捐资更放心、扶得更精准、关爱更到位”。

  “爱心联盟”是在增城区关工委、区妇联、团区委、区工商联的指导下成立。宗旨是济困呵护、帮教引导、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力所能及地协助政府,为青少年尤其是困境学生营造生活无忧、身心无伤、安全无虑、充满关爱、健康成长的环境,实实在在地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爱心联盟”主席、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闵文娣用行动践行宗旨,模范带头,亲自担任志愿服务站站长,亲自授课,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并带领其他企业家投身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去。“爱心联盟”秘书长、广州市厚德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碧霞统筹协调捐赠善款97万元,资助资金156万,并坚持每周六组织公益国学班,让青少年学习经典、支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未来。爱心联盟常务副主席徐燕良与留守儿童“好爸爸”肖钢爱心接力,2018年3月起,相继在增城派潭灵山片区乡村开展敬老爱幼志愿服务活动,上门探访慰问57户孤寡老人,在旧高埔村煮“爱心粥”惠及2240多位长者,资助七境村4位家庭困难学生日常生活费,一年来其个人捐赠善款达47000元。爱心联盟副主席周茹、梁叔铭,增城校企青年志愿者协会长官金滔、增城区仁爱文化促进会会长叶乐成、广东国健公益协会会长梁善威经常组织志愿者深入山村乡野、街头巷尾,开展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让困难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温暖,让志愿精神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联盟的活动组织规范按照“谁有能力谁组织、谁有意愿谁组织、谁有时间谁组织、不固定活动组织者”的原则。通常由1个成员单位作承办方(组织者),多个成员单位作支持方。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由承办方(组织者)及时报告主席团及相关指导单位,并通知相关会员盟友。这一机动灵活组织形式,既贴合会员的实际,又能发挥各方的优势,真正实现抱团取暖,充分发挥关爱青少年的作用。每次志愿活动,只要发帖号召,企业家们只要有时间都踊跃参加。有些忙到实在抽不出时间的企业家,也会给予资金支持。

  联盟会员在行善路上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收获,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也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者,联盟的队伍逐渐壮大,会员人数达到816人,分别是广州市厚德教育慈善基金会(12人)、增城区校企青年志愿协会(252人)、广州增城区女企业家交流协会(102人)、增城区仁爱传统文化促进会98人、增城区传统文化协会(79人)、增城桥溪助学扶贫协会(203人)、广东国健公益协会(70人)。

  搭设平台  圆梦助学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心理贫乏而失落”,这是“爱心联盟”的愿望和奋斗目标。为此,他们与区关工委签定“圆梦助学”长效机制,与基层关工小组联手搭建“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站”平台。“圆梦助学”活动是联盟会员针对贫困学生开展的扶贫助困品牌活动。不仅在物质上资助贫困学生,还积极发动会员及社会热心人士开展结对帮扶,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爱心联盟”揭牌成立当天,就在朱村街进行“圆梦助学”活动,捐助金额达17.5万元,受益人数达250名学生。一年来,资助贫困学生的足迹遍布增城乡村、校园,还与相关部门一道赴贵州毕节扶贫助学。截至2018年9月底,“爱心联盟”已为529名贫困学生送去“圆梦助学”金132多万元。

  “爱心联盟”积极筹集善款,在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的同时,以奖学的方式,鼓励培养优秀人才。建立32年的增城桥溪助学扶贫协会入盟后,继续坚守“奖学可以激励人生,助学可以改变人生”的信念,在会长陈镜荣、副会长陈汉阳、陈正阳等爱心人士带领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在今年荔枝旺年廉价的状况下,设立“北园绿慈善助学基金”,通过认购拍卖等获得善款63200元,全部用于奖励全区农业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子,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业有成后回农村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增城区传统文化协会,今年国庆期间,发动会员与义工,开展“一日一善·一天一元”众筹募捐活动,帮扶荔城街华峰居委特困户,体现了聚沙成塔,一举一动都是爱;聚爱成金,一分一厘都是情的奉献美德。

  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2017年12月9日,“爱心联盟”在正果畲族村小学举办以“振兴乡村 扶贫扶志”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暨志愿服务站授牌仪式,协助政府做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工作,实实在在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家风村风民风道德教育,并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为全村贫困家庭送上被子等慰问物品。还在畲族村建立了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站”。

  “爱心联盟”与基层关工组织联手建立的志愿服务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线,根据村居的实际情况,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和关爱流动留守儿童以及失学、失亲、失管、失足、失业“五失”青少年生活资助、心理疏导、情感抚尉,还开展夏(冬)令营、道德讲堂等活动。如今已在正果畲族村、增江大埔围村、派潭七境村、永宁街岗丰村等村居建设了15个的志愿服务站,以此为平台,展开志愿服务。

  立德树人  呵护心灵

  聚集爱的力量,用心用情关心下一代,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得于物质上的资助,让精神贫乏的孩子得于心灵上的呵护,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成长成才。“爱心联盟”坚持立德树人,用红色基因铸魂,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把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作为切入点,为青少年带去心灵上的慰藉和关怀,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导向。“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贴心哥哥”的资助活动,给的并不只是钱物,送的更多是“精神食粮”。提起这一年来的志愿服务历程,爱心联盟主席闵文娣认为,对一个孩子最好的资助,是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播撒下善良与爱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闵文娣在一次帮扶留守儿童活动中,遇到了这样一位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小雅(化名)。在了解到小雅的情况后,闵文娣决定要帮助孩子找回阳光、温暖和自信!不仅给予日常的关心,还在假期接小雅到家中,和她自己的孩子们共同生活,并教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小雅正视自己曾经经受的磨难和伤痛。如今,小雅日渐开朗,在与人融洽的相处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获取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对孩子来说,梦想更有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联盟除了在物质上帮扶留守儿童,更注重孩子心灵上的帮扶。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联盟会员走进派潭灵山,向94位留守儿童征集梦想,向社会征集热心的圆梦人,为孩子们圆梦,引导青少年树信心、立意志,积极向上向善。灵山村梁同学因父亲生病、母亲没有工作使家庭十分窘迫,产生了放弃“考大学”的梦想而提早走进社会打工。国健公益协会志愿者针对梁同学的情况,进行帮扶:不仅送其父亲到医院治病,还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带她参加公益活动,让她感受阳光的温暖,鼓励她勇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她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爱心企业家们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凝聚每一份力量,开展了“圆梦助学”立志感恩教育、红色文化公益讲座、英模报告会、文明礼仪等各类公益活动,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帮扶都凝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奉献和力量,播撒善良与博爱的种子。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正是爱心企业家们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爱心联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关心下一代既要不忘初心,更要有恒心”。“爱心联盟”副主席、增城区传统文化协会会长汤满兴谈体会时说,她用18年时间帮助吸毒18年的同村兄弟成功戒毒,使其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爱心联盟顾问、广州市城管退休干部肖钢,10年间自掏近20万元去帮过上千名的留守困境儿童,感召近千名大学生来到派潭灵山片区志愿支教,肖钢被誉为留守儿童的“好爸爸”。肖钢、闵文娣、梁善威都是“十佳增城好人”,他们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信条,凭着善心与恒心,为爱心联盟树立了榜样。

  “爱心联盟”将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两联”(即百企联百村、百企联百校)、“三助”(即助资、助智、助志)、“九有”(即儿童有所育,读书有所助,贫困有所帮,残疾有所援,弱势有所扶,就业有所引,失足有所救,丧志有所励,文化有所承)的理念,力争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区341个村居建立集留守流动儿童服务、四点半学校、青少年德法教育、“五失”青少年帮教、节假日服务、冬夏令营为一体的“志愿服务站”,办成少年儿童的心灵驿站、安全港湾、快乐园地,并把社会的爱心力量和“五老”力量融合起来,精心组织筹划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学助教、助管助养、助医助残,实实在在地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努力打造青少年受益、基层群众欢迎、党委政府满意的关爱帮扶品牌,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让全区所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五失”青少年、得到更多更好的关爱和呵护,得到更多心灵雨露的滋润,把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增城区关工委办)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网站
copyright©2021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粤ICP备18098919号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30号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客人